A股是送钱的地方

从前年开始,我就发誓不再碰A股了。

A股本质上仅仅是一个“融资工具”,要注意仅仅这两个字,它只是一个融资工具,而不是一个投资平台,有无数双手在往里边捞钱,作为普通股民迟早得被宰。

从资金流入流出层面来看就知道了。

近1年,股民和机构的新增投资金额是3000亿,上市公司回购是500亿,也就是说输入的血是3500亿。而抽出的血呢?

近1年,IPO发行抽血3497亿,大股东减持抽血3483亿,上市公司再融资抽血6574亿,如果再加上股民交易佣金和印花税,全年抽血超过1.5万亿。

也许你会说分红给股民也算钱,那我们算上分红输血有多少呢?

2022年A股全年分红是2万亿,这部分很大比例是分给了没花钱买股票的股东,而真正分给那些花真金白银在二级市场获得股票的股民、机构的分红恐怕只占四分之一吧,算他5000亿。

净抽血怎么也得有6500亿(15000-3500-5000)。

对比美国股市,A股真的是个无底洞。

A股才80万亿RMB总市值,1年IPO达到3497亿,而美国股市市值400多万亿RMB,全年发行IPO只有1900亿,这一对比就知道A股吸血有多厉害。在输血方面,美股更是1年可达到惊人的14万亿RMB的新增输血(不算分红),对比A股的3500亿,一对比就知道了。

A股有多少上市公司是认真做生意的,有多少只是为了圈钱而上市的,一旦上市成功想着法子把公司卖给股民。

有句评论是这样说的:人家美股是做企业,A股是卖公司。

连全球顶级资管财团贝莱德说得那样“A股根本买不完”,所以它们也不玩了。

低价竞争,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完全不可取的

国内似乎很喜欢低价竞争,云服务行业也不例外。

至少从我认识云服务器行业来说,低价竞争对小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首先,小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实力极弱,采用低价竞争固然是为了薄利多销,一旦操作不好就亏损,陷入既无利又少销的局面,这样的情况很常见,这种公司通常很快死掉了,80%的是这种公司,一两年就死掉了。

剩下20%的能做到薄利多销的企业虽然已经是能力出众的但也不会好过,首先是利润微薄,把非常有限的资金投在产品上那市场推广就没有资金,反过来也一样,最后往往是东照顾一下西兼顾一点,把一个铜板当两个花——产品采购要低端低价的,市场推广要快速见效的。

说到见效快的市场推广,那就是电话推广和线上网络推广(诸如百度SEM推广)了,但各渠道的推广效果开始可能不错,但最终必定会越来越差,最后推广成本会漫到脖子上。小企业既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策略,就说明这种产品本身就竞争巨大,市场上常见的推广渠道成本基本早就漫到脖子上来了。

而由于采购的都是低端设施设备,制作出来的产品自然也会经常碰到各种问题,售后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大量的服务器售后问题需要更多的人员,用工成本增加。售后问题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口碑,最终也会助推推广成本增加。

低价策略给企业带来的生存时间是很紧迫的,每时每刻你都需要奔跑,又累又赚不到多少钱。

小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资金,多销带来的客户多,租用机房机柜等维持经营的固定成本支出也会越来越大。

某天,一个小失误或者市场一个偶然事件,销售环境开始变差,而维持企业经营服务能力的固定支出又大又难以快速砍掉,亏损无法避免。

而企业一旦陷入亏损,而且是因为低价策略下的亏损,那么想要救起来就很难了,因为价格降无可降,而自己的已有客户群体又是低付费意愿的客户,这类客户本身没有多少忠诚度,哪家便宜用哪家,你提价他就走,你不提价就得持续亏损,企业只能想办法破圈。

破圈哪有那么简单,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累积亏损就足以压垮一家小企业。

所以,低价竞争做不得,百害而无一利。

忘记目标,多一点“傻干”

“目标”这个东西,可以说是创业乃至人生路上的一个不小阻碍,很容易让人丧失动力、迷失方向。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逻辑不通。

想要达成一个目标,做成一件难事,记得目标是有必要的,但我说的是不要将很多注意力放在目标能否实现上,因为当如果一个人经常去想象目标、期盼目标实现后的喜悦,就非常容易受到现实落差带来的打击、伤害,长期以往,会对目标产生越来越大的疑惑,逐渐积累到已经没有足够精神力量去坚持做该做的事,最后失败也只会去埋怨运气不好、没有贵人相助了。

很多聪明人都会犯过多关注目标达成的错误,他们可能来自名校、学历荣誉辉煌,而且在某方面还很有能力,比绝大部分人拥有更强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是别人赞誉的对象,但他们却总也干不成大事情,缺乏傻干的魄力,其实就是精神力量被内耗掉了。

我觉得把目标挂在嘴上也是一个愚蠢的做法,有些人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把目标告诉别人,好像不告诉别人就不舒服一样,这其实也是在提前分享目标达成的喜悦。这样的行为都会增强我们对目标的预期、幻想,会让我们给自己下一个套,这个套就是提前告诉了别人自己想要实现的事,进而在自己心里种下一个心魔——好像自己不做成这件事就会被别人看扁了一样。这时候我们往往就会做出大量错误行动以催促事情能够尽快达成,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欲速则不达,事情的达成是有它本身的自然规律(或者说客观要素),甚至绝大部分时候都需要机遇因素的参与。

如果你真想把事情做好,就把他藏在心里,你能少受到很多不必要的干扰。

多花点时间去剖析目标达成的本质,关注客观要素的形成,去做那些能深化要素的积累,通常很简单,但它只需要积累,认识到了本质,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去傻干。

币圈的故事

近年来币圈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以前,虚拟币产出主要消耗算力,因此显卡厂商大赚特赚,如今的虚拟币的产出改为了主要依靠硬盘,于是近期硬盘价格飙涨。

进场的人越来越多,人性的贪婪也催生了更大的疯狂。

还记得那个关于猴子的故事吗?………

很久以前,有一个商人到了一个山村,村子周围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子种地的农民说,我买猴子,100元一只。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试着抓猴子,商人果然给了100元。于是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这比种地合算得多了。

很快商人买了两千多只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

商人这时又出价200元一只买猴子,村民见猴价翻番,便又纷纷去抓,商人又买了,但猴子已经很难抓到了。

商人又出价300元一只买猴子,猴子几乎抓不到了。

商人出价到500元一只,山上已没有猴子,三千多只猴子都在商人这里。


这天,商人有事回城里,他的助手到村里和农民们说,我把猴子300元一只卖你们,等商人回来,你们500元卖给商人,你们就发财了。

村民疯了一般,把锅砸了卖铁,凑够钱,把三千多只猴子全买了回去。


助手带着钱走了,商人再也没有回来。

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们坚信商人会回来500元买他们的猴子。

终于有人等不急了,猴子还要吃香蕉,这有费用啊。

最后村民们大都把猴子放回了山上。

山上仍然到处是猴子…………

永辉还是那个超市

又一年五一节到了!

昨晚看到一则关于永辉超市业绩不佳的新闻。永辉超市四个字让我想起了那段暑假打工经历。

那是2015年暑假,我还刚读完大二,想着利用暑假打工赚点钱解决一下零花钱窘迫的局面o(╥﹏╥)o,而工作的场所,就是一家位于福州的永辉超市。

在永辉的大本营,我当了将近2个月的超市营业员。

我个子不高,1米63,身板也偏瘦小,但这却意外地给我带来了好运。

超市人事经理看我个头不高,就把我分配到了纺织用品部,也就是卖毛巾、床套之类的部门。纺织用品部负责的工作那是相当轻松,基本就是管理展区的商品陈列,说直白点就是叠叠毛巾、叠叠内裤。同部门的同事是几位阿姨,还有一个同为暑假工的刚高中毕业的女孩。我们同事之间很照顾,几位阿姨经常空闲了就聊天,我也喜欢听她们讲关于超市发生的事情。

当时跟我同批次进来的还有几位同为学生模样的男孩,他们因为长得高大,就没我那么幸运了,都被分配到了粮油饮料部门。大型超市的粮油饮料部门是很辛苦的。

我记得经常看见他们去仓库拉货(粮油、饮料消耗快,上货很频繁),仓库在超市卖场后边的小山坡上,山坡很陡,还有两个180°大转弯,他们拉着一台人工手推的简易叉车,得装载上一堆比人还高不少的货(估摸着至少也有上千斤),然后两三个人从后山仓库把货反推下来。货物虽然崩扎得很紧,但看起来仍摇摇欲坠,很是危险,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受伤。装货、运货、卸货,一个下午几个来回,没几个人能受得了,那还是在炎热的七八月,福州室外肯定有40度高温,可想而知那是多么辛苦。有次因为缺人手我被喊去帮他们捡了几趟货(我是去打酱油),听到他们抱怨太累,想离职。

永辉超市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听说里边商品价格基本都是精心对标沃尔玛,整个装修气氛看起来也比沃尔玛更接地气。还有一点就是员工食堂虽然简陋,但还挺良心(记得当时才两块钱一顿饭,虽味道一般般)。

一晃六年快都过去了,永辉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也经历了几轮过山车,最终又回到了六年前,带给数万投资者的是失望。

六年时间,是足以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的。

外送、外卖服务已经从最初的稚嫩,逐渐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似乎也已经离不开的生活方式。最近两年兴起的社区团购,也正在改变着超市卖场的经营模式。永辉发布的一季报中显示,线上到家销售额占比已达到了13%,但业绩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对应的就是股价疲软,最明显的就是最近一年股价已下跌50%。

永辉超市的节节败退并不是永辉不够努力,而是时代在变而永辉们没能及时抓住机会、转变得太慢,即使有京东的入股,永辉也改变不了后面只会更难的局面,除非让京东这种电商巨头来控股把永辉完全当做电商巨头的线下体验店,否则电商巨头是不可能花太大的力量来扶持的。

疯狂的币圈

我对投资币圈是不认可的,因为那不是投资。

虚拟币本身并不存在多大的炒作价值,准确点说,近期的疯狂,仅仅来自于炒作。

我不否认比特币的特殊性,确实有很多人认可它,不管它的价值几何,因为即使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只要有人认可,他都可以成为货币。只是,比特币的疯狂,尤其是近年来冒出来很多其他虚拟币的疯狂上涨,纯粹只是投机、炒作。

资产的价值评估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和生活,那只会是一场骗局,根本不是投资,而大多数人,也注定会成为这场骗局中的韭菜。

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了炒币的队伍,这点我可以从身边感受到,几位在股市中受到“蹂躏”的朋友,近期也毅然开始了炒币之旅。作为旁人,我知道自己是没办法劝阻的,只能是提醒注意风险。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全球商业领袖马斯克对比特币的疯狂追捧,不止于此,连几个月暴涨百倍的狗狗币也成了他的吹捧对象。也许他只是一位商人,他在做他“该做”而乐意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你想做金融投资,那就不得不重视自己的本金。在做投资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项投资标的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价值?标的涨跌的基础是什么?你参与进去就能赚钱是因为什么,谁在亏钱?

也许想要叫醒在泡沫里的人,只有等到泡沫破灭的时候。

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一直都崇尚相信的自己判断,即使自己的判断存在着未知错误。

这个世界的信息太多,随波逐流也许会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小时候,我们总是会毫不犹豫地相信自己的想法,哪怕孩时的想法总是片面的、不客观的,但我们总会选择首先相信它。那个时期,其实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认识世界最快的时候了。

我们当中很多人,越长大、经历越多,就开始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对某个事物的判断了,他们的思维处于混沌之中却毫无察觉。渐渐地,逐渐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迷失了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越长大,懂得越多了吗?

当然不是,或者说他们虽然“懂”了很多事理,却没有掌握如何分辨事理。

这个世界是嘈杂的,讯息很多,周围不时传来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果你想获取他人对某件事物的看法,那太简单了,网络上随手就可以获取。也正是因为这样,渐渐的,他们开始不善于思考了,他们开始“固执”了,开始只相信那些轻易就能获取到的见解了,而当被问自己的想法时,才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信念”到底可不可靠!

并不是说别人的见解就不正确,而是把别人的见解不假思索的接受,那就是个大傻瓜。

有那么一句话——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就表明,很多人都持有的看法往往都已经转变得不那么“真理”了。

我不是个聪明人,对于某件事物的看法也总是欠缺的,甚至片面的、错误的,但我觉得我们得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相信和验证它。验证也就是实践,也许这一过程挺漫长、可能还会让自己栽个大跟头,但这不是很正常吗?

只有自己所相信的,自己去做了,才有可能得到正反馈,无论这个判断本身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结果对于我们本身来说都是正反馈。

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而是首先相信自己,然后才能信别人。

生活和自己

今晚吃饭有点晚,收拾完碗筷,已经九点多了。打开电脑,终于可以静下来写篇博客。

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枯燥的,也总是会遇到无尽的烦心事,再辉煌的成就也会遗忘、再好的人也会离开、再美的花也会凋谢,无论遇到什么,我们还是要继续追寻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

时间并不是无穷无尽的,现在的我们,应该让自己尝试多做点事,只有做得越多,思考的越多,才能更充分的认识自己,才能不惑。

认识自己是一个很重要阶段。遇到不顺利的事,我们也许在当时并不能理解这些事情的合理性。但我相信,遵循自己的本心,多些包容,少些抱怨,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做事和思考上,每当我们回过头来,总能发现,曾经的那些不顺心,其实只是自己当时经历还不够而已。

我相信因果,十年后的那个我回头看现在的我,肯定也只会笑着叹一声“那时候的人和事,也挺好”。

珍惜当下!

了解自己

为什么要了解自己?

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总是要经历迷茫。

记得2014年,我还在上大一大二,当时的我的想法很多,对创业很有热情和兴趣,也迫切地想要所有成就,但现实是,我做了几次尝试,都没有做到既定目标,甚至在最后一次项目中,损失了一笔对于我当时来说不小的本金,当时的我很沮丧,甚至一度想过辍学。

消极伴随了我很久,但好在我没有做出辍学的决定。

之后的一年,为了摆脱迷茫的困扰,我开始不再尝试创业,转而尽量让自己去做一些旁人眼中的大学生该做的事情——好好上课、当家教、考驾照、打篮球、打暑假工以及第一次接触股市,但迷茫暂时性减缓,并没有消散。

15年末,拿着打暑假工赚来的钱,我开始第一次投资股市,开始体验了轻松日赚几百的幸福日子,不过两个月后,股市就狠狠的给了我教训,16年初的熔断让我亏损惨重,那段时间,我再一次从最初的热情高涨瞬间陷入了迷茫。

半年后,我决定再次创业,并且也决定短时间内不再关注股市,而让做出这一转变的,是索罗斯,是他的一段精彩讲演,为我解了惑。

在采访讲演中,索罗斯坦言他自己年轻时也非常迷茫,想做的很多,但处处不如意,直到年纪很大后,才开始有所成就,他的原话大概是:

我年轻时的问题是:我没有把自己和世界联系起来,没有进入世界,世界对我来说好像是一扇关着的门,我在敲门,但是没有找到开门的钥匙,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钥匙,当然,你的经历、经验越多,开启其他的门也就更容易了。年轻人想要成功,没有固定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经验都不同,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你理解世界还不够,你必须先了解自己,才能往前走,才能了解世界,把自己和世界联系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永远是不完美的、欠缺的、可改进的,而且永远不会完美。这样你就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你试图预测未来,但有时你会走错路,那当然要做出改变,所以必须对自己的信念持质疑的态度,与此同时又必须坚持某种信念。

很有深度的一段文字,首先要了解自己、开放自己、接受不完美的社会,尝试让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保持对未来世界的预测,接受自己的错误预测、并不断修正自己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坚持这种信念,我们就能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也能时刻改进自己,这样,我们就没有那么迷茫了。

如果你也碰到了迷茫,不妨好好思考下他说的这段话,我相信你在以后生活中回想起这段话也能有所收获。

终身学习

一个在持续学习的人,他总能一步一步完善自己,能够对社会、经济、人生的认识越来越完善,也会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