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并不需要太多关注

这段时间,我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认识到目标和客观要素之间的关系。

“目标”这个东西,是创业乃至人生路上的一个不小阻碍,很容易让人丧失动力、迷失方向。

这可能会让人听起来有点奇怪,目标怎么会让人迷失方向,乍听起来似乎有点逻辑不通。

一个人想达成事业上的目标、或者实现一个人生的愿望,比如减肥到多少斤、将篮球水平提高到多少、取得年级前几名,这些都是目标。记得目标是有必要的,但如果他将过多注意力放目标上,就非常容易受到现实落差带来的打击、伤害,进而对目标产生疑惑、丧失持续执行的源动力,可能最后就只会去埋怨世道不公、命途多舛。

越关注目标,就越容易掉入忽略过程本身的自然规律(或者说是客观要素)的陷阱,容易去幻想目标实现的欢愉和目标没实现的当下的窘境,进而对当下的自己感觉不满、感觉非常“丧”,也就没有足够精神力量去坚持做该做的事,这是一个非常傻却非常稀疏平常的现象。

目标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达成目标,就必须把各个客观要素都拼合起来,才能最终接近目标,而要素的达成,是需要一天一天、实实在在地付出思考和实践的。

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最重要的基础要素,而人、钱这些当然往往也是要素,但一般都是可构建的要素。

去剖析事物的本质,关注客观要素的形成,不断深化要素的积累,而不要去太在意目标本身,不要把时间精力耗在“能不能做到”上,而是多想想“该怎么去做”。

每天,我都处在思考客观要素的形成和积累的状态,而对于其它的琐事,基本没有再花过多时间去关注了,那些以前在意的事情、人和关系,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能放开的就放开。

又到6月

又到了一年的6月份,我已经好久没有来博客里写点东西了。

去年5、6月份开始,原本一切静好的创业、生活和投资都相继出现问题,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暴击一个接一个地来,我也由此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想不到如何描述那种感觉,一种想哭但哭不出来的感觉,只能承受、无法逃避。

我知道只要挺过去了,这种经历就会变为一个重要的经验。人不早点踩几个大坑,以后等着他的可能就是落差更大的坑,只要现在没摔死,就是万幸。

创业之路是不平顺的,逃避困难是无用的,找解决办法才会是创业路上的常态。我也能意识到,相比前几年,现在的我应该有了更多的耐心和经验,去应对、走出这种低谷期。

币圈的故事

近年来币圈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以前,虚拟币产出主要消耗算力,因此显卡厂商大赚特赚,如今的虚拟币的产出改为了主要依靠硬盘,于是近期硬盘价格飙涨。

进场的人越来越多,人性的贪婪也催生了更大的疯狂。

还记得那个关于猴子的故事吗?………

很久以前,有一个商人到了一个山村,村子周围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子种地的农民说,我买猴子,100元一只。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试着抓猴子,商人果然给了100元。于是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这比种地合算得多了。

很快商人买了两千多只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

商人这时又出价200元一只买猴子,村民见猴价翻番,便又纷纷去抓,商人又买了,但猴子已经很难抓到了。

商人又出价300元一只买猴子,猴子几乎抓不到了。

商人出价到500元一只,山上已没有猴子,三千多只猴子都在商人这里。


这天,商人有事回城里,他的助手到村里和农民们说,我把猴子300元一只卖你们,等商人回来,你们500元卖给商人,你们就发财了。

村民疯了一般,把锅砸了卖铁,凑够钱,把三千多只猴子全买了回去。


助手带着钱走了,商人再也没有回来。

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们坚信商人会回来500元买他们的猴子。

终于有人等不急了,猴子还要吃香蕉,这有费用啊。

最后村民们大都把猴子放回了山上。

山上仍然到处是猴子…………

永辉还是那个超市

又一年五一节到了!

昨晚看到一则关于永辉超市业绩不佳的新闻。永辉超市四个字,也让我想起了那段暑假打工经历。

那是2015年暑假,我还刚读完大二,想着利用暑假赚点零花钱,当时选择了在永辉超市打暑假工,体验了近两个月的超市营业员。

我的个子不高,身板也偏瘦小,但这却意外地给我带来了好运。

超市人事经理看我个头不高,就把我分配到了纺织用品部,也就是卖毛巾、床套之类的部门。纺织用品部负责的工作很轻松,基本就是管理展区的商品陈列。同部门的同事是几位阿姨(称大姐比较合适),还有一个同为暑假工的刚高中毕业的女孩。我们同事之间很照顾,几位大姐经常空闲了就会一起聊天,我也喜欢听她们讲关于超市发生的事情。

当时跟我同批次进来的还有几位同为学生模样的男孩,他们因为长得高大,就没我那么幸运了,都被分配到了粮油饮料部门。

大型超市的粮油饮料部门是很辛苦的。

我记得经常看见他们去仓库拉货(粮油、饮料消耗快,上货很频繁),仓库在超市卖场后边的小山坡上,山坡很陡,一台人工手推推简易叉车,得装载上一堆比人还高不少的货(估摸着至少也有上千斤),然后两三个人从后山仓库把货推下来。货物虽然崩扎得很紧,但看起来仍摇摇欲坠,很是危险,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受伤。装货、运货、卸货,一个下午几个来回,没几个人能受得了,那还是在炎热的七八月,可想而知那是多么辛苦(也不禁会去想底层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易)。有次因为缺人手我被喊去帮他们捡了几趟货,也有听到他们抱怨太累。

永辉超市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听说里边商品价格基本都是精心对标沃尔玛,整个装修气氛看起来也比沃尔玛更接地气。还有一点就是员工食堂虽然简陋,但还挺良心(记得当时才两块钱一顿饭,虽味道一般般)。

一晃六年快都过去了,永辉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也经历了几轮过山车,最终又回到了六年前,带给数万投资者的是失望。

六年时间,是足以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的。

外送、外卖服务已经从最初的稚嫩,逐渐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似乎也已经离不开的生活方式。最近两年兴起的社区团购,也正在改变着超市卖场的经营模式。永辉发布的一季报中显示,线上到家销售额占比已达到了13%,但业绩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对应的就是股价疲软,最明显的就是最近一年股价已下跌50%。

我觉得如果中国会出现自己的沃尔玛,永辉超市将会比华润万家更有优势,但愿永辉超市还能在新零售时代再造辉煌。

疯狂的币圈

我对投资币圈是不认可的,因为那不是投资。

虚拟币本身并不存在多大的炒作价值,准确点说,近期的疯狂,仅仅来自于炒作。

我不否认比特币的特殊性,确实有很多人认可它,不管它的价值几何,因为即使是一张普通的白纸,只要有人认可,他都可以成为货币。只是,比特币的疯狂,尤其是近年来冒出来很多其他虚拟币的疯狂上涨,纯粹只是投机、炒作。

资产的价值评估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和生活,那只会是一场骗局,根本不是投资,而大多数人,也注定会成为这场骗局中的韭菜。

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了炒币的队伍,这点我可以从身边感受到,几位在股市中受到“蹂躏”的朋友,近期也毅然开始了炒币之旅。作为旁人,我知道自己是没办法劝阻的,只能是提醒注意风险。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全球商业领袖马斯克对比特币的疯狂追捧,不止于此,连几个月暴涨百倍的狗狗币也成了他的吹捧对象。也许他只是一位商人,他在做他“该做”而乐意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你想做金融投资,那就不得不重视自己的本金。在做投资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项投资标的给社会带来了什么价值?标的涨跌的基础是什么?你参与进去就能赚钱是因为什么,谁在亏钱?

也许想要叫醒在泡沫里的人,只有等到泡沫破灭的时候。

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一直都崇尚相信的自己判断,即使自己的判断存在着未知错误。

这个世界的信息太多,随波逐流也许会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小时候,我们总是会毫不犹豫地相信自己的想法,哪怕孩时的想法总是片面的、不客观的,但我们总会选择首先相信它。那个时期,其实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认识世界最快的时候了。

我们当中很多人,越长大、经历越多,就开始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对某个事物的判断了,他们的思维处于混沌之中却毫无察觉。渐渐地,逐渐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迷失了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越长大,懂得越多了吗?

当然不是,或者说他们虽然“懂”了很多事理,却没有掌握如何分辨事理。

这个世界是嘈杂的,讯息很多,周围不时传来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果你想获取他人对某件事物的看法,那太简单了,网络上随手就可以获取。也正是因为这样,渐渐的,他们开始不善于思考了,他们开始“固执”了,开始只相信那些轻易就能获取到的见解了,而当被问自己的想法时,才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信念”到底可不可靠!

并不是说别人的见解就不正确,而是把别人的见解不假思索的接受,那就是个大傻瓜。

有那么一句话——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就表明,很多人都持有的看法往往都已经转变得不那么“真理”了。

我不是个聪明人,对于某件事物的看法也总是欠缺的,甚至片面的、错误的,但我觉得我们得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愿意相信和验证它。验证也就是实践,也许这一过程挺漫长、可能还会让自己栽个大跟头,但这不是很正常吗?

只有自己所相信的,自己去做了,才有可能得到正反馈,无论这个判断本身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结果对于我们本身来说都是正反馈。

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而是首先相信自己,然后才能信别人。

生活和自己

今晚吃饭有点晚,收拾完碗筷,已经九点多了。

打开电脑,终于可以静下来写篇博客。

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枯燥的,也总是会遇到无尽的烦心事,再好的人也会离开、再美的花也会凋谢,无论遇到什么,我们还是要继续追寻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

时间并不是无穷无尽的,现在的我们,应该让自己尝试多做点事,只有做得越多,思考的越多,才能更充分的认识自己,才能不惑。

认识自己是一个很重要阶段。遇到不顺利的事,我们也许在当时并不能理解这些事情的合理性。但我相信,遵循自己的本心,多些包容,少些抱怨,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做事和思考上,每当我们回过头来,总能发现,曾经的那些不顺心,其实只是自己当时经历还不够而已。

我相信因果,十年后的那个我回头看现在的我,肯定也只会笑着叹一声“那时候的人,真好”。

回不到过去,珍惜当下。

了解自己

为什么要了解自己?

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总是要经历迷茫。

记得2014年,我还在上大一大二,当时的我的想法很多,对创业很有热情和兴趣,也迫切地想要所有成就,但现实是,我做了几次尝试,都没有做到既定目标,甚至在最后一次项目中,损失了一笔对于我当时来说不小的本金,当时的我很沮丧,甚至一度想过辍学。

消极伴随了我很久,但好在我没有做出辍学的决定。

之后的一年,为了摆脱迷茫的困扰,我开始不再尝试创业,转而尽量让自己去做一些旁人眼中的大学生该做的事情——好好上课、当家教、考驾照、打篮球、打暑假工以及第一次接触股市,但迷茫暂时性减缓,并没有消散。

15年末,拿着打暑假工赚来的钱,我开始第一次投资股市,开始体验了轻松日赚几百的幸福日子,不过两个月后,股市就狠狠的给了我教训,16年初的熔断让我亏损惨重,那段时间,我再一次从最初的热情高涨瞬间陷入了迷茫。

半年后,我决定再次创业,并且也决定短时间内不再关注股市,而让做出这一转变的,是索罗斯,是他的一段精彩讲演,为我解了惑。

在采访讲演中,索罗斯坦言他自己年轻时也非常迷茫,想做的很多,但处处不如意,直到年纪很大后,才开始有所成就,他的原话大概是:

我年轻时的问题是:我没有把自己和世界联系起来,没有进入世界,世界对我来说好像是一扇关着的门,我在敲门,但是没有找到开门的钥匙,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钥匙,当然,你的经历、经验越多,开启其他的门也就更容易了。年轻人想要成功,没有固定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经验都不同,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你理解世界还不够,你必须先了解自己,才能往前走,才能了解世界,把自己和世界联系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永远是不完美的、欠缺的、可改进的,而且永远不会完美。这样你就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你试图预测未来,但有时你会走错路,那当然要做出改变,所以必须对自己的信念持质疑的态度,与此同时又必须坚持某种信念。

很有深度的一段文字,首先要了解自己、开放自己、接受不完美的社会,尝试让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保持对未来世界的预测,接受自己的错误预测、并不断修正自己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坚持这种信念,我们就能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也能时刻改进自己,这样,我们就没有那么迷茫了。

如果你也碰到了迷茫,不妨好好思考下他说的这段话,我相信你在以后生活中回想起这段话也能有所收获。

终身学习

一个在持续学习的人,他总能一步一步完善自己,能够对社会、经济、人生的认识越来越完善,也会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回报。

想不到标题

这几年,总是处于业绩增长压力之下,总是一头扎进工作中,感觉喘不过气来。

这次国庆八天假期,我回了一趟黎川。

在爷爷的八十岁生日宴上,叔伯、姑婶还有兄弟姐妹们都来了,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除了和亲人相聚外,也见了几个朋友。

十三年的好友女儿的周岁宴,还有一位十一年好友的订婚宴,为他们感到高兴,不免也感叹时间好快。

开始尝试放弃一些没多大意义的杂事,花更多的时间、 用以前不屑的平常心开始认真观察、对待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朋友,突然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感。

压力似乎缓解了许多。